觀摩作文...請轉換成電腦網路版...(版面)右側有百篇作文範例
【成語中的人物】
請填入典故
人物
趙高
|
指鹿為馬
|
比喻顛倒是非。
本指「趙高」獻給秦二世一隻鹿,故意指稱是馬,並問臣子是鹿或馬,而將答鹿者暗中殺害,使群臣畏懼自己,以謀篡位。
|
班超
|
投筆從戎
|
棄文從軍以衛國建功。
漢代「班超」因家貧而常為官傭書以供養,後輟業而嘆:「大丈夫無它志略,猶當效傅介子、張騫立功異域。」
|
林逋
|
梅妻鶴子
|
表示清高或隱居。
宋「林逋」(林和靖)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,植梅養鶴以為伴,逍遙自在。因其無妻無子,故稱為「梅妻鶴子」。
|
左思
|
洛陽紙貴
|
比喻著作風行一時,流傳甚廣。
晉代「左思」寫成三都賦後,時人競相傳寫,使洛陽的紙價上漲而昂貴。
|
王羲之
|
入木三分
|
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精到生動。
晉朝「王羲之」書祝版,工人削版,墨跡透入木板三分的故事。
|
東床坦腹
|
當女婿。
晉時郗鑒派人到王導家選女婿,王家子弟聞訊後,都顯得很矜持,只有「王羲之」若無其事的坦腹臥於東床而食,因此被郗鑒選為女婿。
|
|
韋編三絕
|
比喻讀書勤奮,刻苦治學。
韋,熟皮。舊時用以串聯竹簡成冊。韋編三絕本指
「孔子」勤讀易經,致使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。
|
|
牛角掛書
|
比喻勤勉讀書。
唐「李密」貧寒,乘牛掛書於角上,邊行邊讀漢書。
|
|
徙木之信
|
取信於民的手段。
秦 孝公十三年(前356年)和十九年(前350年)商鞅先後兩次實行變法,變法內容為「廢井田、開阡陌,實行郡縣制,獎勵耕織和戰鬥,實行連坐之法」。開始 推行革新時,為了取信於民,他派人在城中豎立一木,並告知:「誰人能將之搬到城門,便賞賜十金。」秦民無人敢信,後加至五十金,於是有人扛起木頭搬到城
門,果然獲賞五十金 ,從此宣示與開展孝公變法,史稱「立木之信」或者「徙木立信」。
|
|
雪泥鴻爪
|
比喻往事所遺留的痕跡。
鴻雁踏過雪泥遺留的爪痕。語本宋「蘇軾」和子由澠池懷舊詩:「人生到處知何似?應似飛鴻踏雪泥。泥上偶然留指爪,鴻飛那復計東西。」
|
|
江郎才盡
|
比喻文思枯竭減退。
江郎,指南朝梁文人「江淹」。江郎才盡原指江淹少以詩文著稱,獨步當代。晚年時,偶憩於一亭中,夢見郭璞索還五色筆,自此江淹作詩絕無佳句。
|
|
二桃殺三士
|
比喻運用計謀殺人。
春秋時齊相「晏嬰」向景公獻計以二桃賜公孫接、田開疆、古冶子三勇士,令其論功領賞,欲其自相殘殺以除後患。後三人因此而自殺。典出《晏子春秋.內篇.諫下》。三國蜀.諸葛亮〈梁甫吟〉:「一朝被讒言,二桃殺三士。」唐.李白〈懼讒〉詩:「二桃殺三士,詎假劍如霜。」
|
毛遂自薦
|
比喻自告奮勇,自我推薦。
戰國時,秦兵圍攻趙國,平原君至楚求救,其門下食客「毛遂」自薦前往,並說服楚王同意趙楚合縱。
|
|
臥薪嘗膽
|
比喻刻苦自勵。
越王「句踐」戰敗後以柴草臥鋪,並經常舔嘗苦膽,以時時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難的故事。
|
|
懸梁刺股
|
形容刻苦自勵,好學不倦。比喻發憤求學。
懸梁,指楚人「孫敬」好學而晨夕不休,睡眠疲寢時以繩繫髮懸梁的故事。
刺股,戰國時「蘇秦」讀書想打瞌睡時,就用錐子刺腿。
|
|
鑿壁偷光
|
比喻刻苦勤學。
漢代「匡衡」鑿穿牆壁,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。
|
|
周郎顧曲
|
比喻聆賞音樂。「周瑜」精通音樂,雖酒過三巡,聽到別人奏曲有誤,必能辨知,知之必顧看,時人為之語曰:「曲有誤,周郎顧。」
|
|
程門立雪
|
比喻尊敬師長和虔誠向學。
宋代「游酢」、「楊時」拜見「程頤」,剛好碰上他坐著小睡,二人不敢驚動,便站著等待,程頤醒來時,門外已下雪一尺多深。
|
|
絳帳授徒
|
指師長立講座,傳道授業。
漢「馬融」學問淵博,常坐在高堂上,設置紅紗帳,傳授生徒。
|
|
紅杏尚書
|
宋朝尚書「宋祁」。宋祁善填詞,所作的玉樓春詞有「紅杏枝頭春意鬧」,以著一個「鬧」字,境界全出,傳為名句。後宋祁拜訪張先,張先稱之為「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」,簡稱為「紅杏尚書」。
|
|
杏壇
|
杏壇泛指教育界。
「孔子」授徒講學的地方。語出莊子漁父:「孔子遊乎緇帷之林,休坐乎杏壇之上。」後人因而在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前築壇、建亭、書碑、植杏,取名杏壇。今以杏壇泛指教育界。
|
|
杏林
|
杏林指醫學界。
相傳三國吳人「董奉」隱居廬山,為人治病不收錢,僅要求重病治癒者,植杏樹五株,輕者一株,數年後得杏樹十餘萬株,蔚然成林。
|
人面桃花
|
比喻男子思念的意中人或與意中人無緣再相見。
唐人「崔護」於清明日獨遊長安城南,在一人家邂逅一位女子。第二年的清明日,崔護想起這段往事,又再次造訪那戶人家,卻見大門深鎖,因此在門上題詩曰:「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。人面只今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。」
|
|
胯下之辱
|
比喻人未顯達時,被人鄙視、譏笑,遭受恥辱。
漢淮陰侯「韓信」於微賤時,曾受淮陰無賴少年的侮辱,迫他由胯下爬出。
|
|
一飯千金
|
比喻報恩隆厚。
淮陰侯「韓信」未得志時,曾受漂母贈飯療飢,後來以千金為報。
|
|
握髮吐哺
|
比喻求賢心切。
「周公」惟恐失去天下賢人,洗一次頭時,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;吃一頓飯時,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,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。
|
|
東窗事發
|
比喻陰謀敗露,將被懲治。
傳說「秦檜」與妻王氏在東窗下密謀陷害岳飛。秦檜死後受譴責,於冥司托人告訴王氏說,東窗下的密謀已經暴露了。
|
|
代人捉刀
|
比喻代人做事,多指寫文章而言。
漢「曹操」將見匈奴使者,以已形陋自慚,故使崔季珪代之,曹操捉刀立床頭。
|
|
煮豆燃萁
|
比喻兄弟相迫,骨肉相殘。
萁,大豆的莖。三國魏文帝「曹丕」妒嫉其弟「曹植」的才能而欲加害,命曹植在七步之內完成一首詩,曹植便作七步詩一首:「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為汁。萁在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」
|
|
八斗之才
|
原是對「曹植」的讚譽,後用來稱譽人的才學很高。
謝靈運嘗曰:「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獨占八斗,我得一斗,天下共分一斗。」
|
|
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
|
人在幼年時聰敏捷,表現優良,長大之後未必能有所成就。
語出世說新語言語:「韙曰:『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。』(孔融)文舉曰:『想君小時,必當了了。』」。
|
倒屣相迎
|
比喻熱情款待賓客。
因急著迎接客人,而將鞋子穿反了。語出三國志魏書「王粲」傳:「時『蔡邕』才學顯著,貴重朝廷,常車騎填巷,賓客盈坐。聞『王粲』在門,倒屣迎之。」
|
|
羽扇綸巾
|
形容態度從容不迫、瀟灑閑適。
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:「遙想『公瑾』(周瑜)當年,小喬初嫁了,雄姿英發。羽扇綸巾,談笑間,強虜灰飛煙滅。」
|
|
橫槊賦詩
|
槊,長八丈的矛。橫槊賦詩形容意氣風發的樣子。(允文允武)
宋蘇軾赤壁賦:「(曹操)釃酒臨江,橫槊賦詩,固一世之雄也。」
|
|
箕山之志
|
指隱居避世,不慕虛榮的高尚志節。
相傳堯欲將天下讓給「許由」,許由不受而避居箕山。
|
|
東山高臥
|
比喻隱居不仕。
晉「謝安」隱居東山,不肯出仕的故事。
|
|
東山再起
|
指官員退職後,再度出仕。
晉「謝安」退職隱居東山,後來又再度入朝擔任要職。
|
|
煙波釣徒
|
比喻隱居湖海,不慕榮利的人。
唐朝「張志和」親喪之後,辭官隱居於江湖之間,自稱「煙波釣徒」。
|
|
煙波釣叟
|
河邊垂釣的老人。比喻不問世事,不慕榮華的隱士。
元「白樸」沉醉東風黃蘆岸曲:「傲殺人間萬戶侯;不識字,煙波釣叟。」
|
|
鶴立雞群
|
比喻人的才能超群出眾,不同凡俗。
鶴站在雞群之中,非常突出。語本晉書忠義傳「嵇紹」傳:「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,昂昂然如野鶴之在雞群。」
|
|
聞一知十
|
形容人稟賦聰敏,領悟力、類推力強。
語本論語公冶長:「(顏回)回也,聞一以知十。」
|
|
管鮑之交
|
比喻友情深厚。
春秋時代齊國「管仲」和「鮑叔牙」相交至深。
|
|
割席絕交
|
比喻和朋友絕交。
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:「『管寧』、『華歆』共園中鋤菜,見地有片金,管揮鋤與瓦石不異,華捉而擲去之。又嘗同席讀書,有乘軒冕過門者,寧讀如故,歆廢書出看。寧割席分坐曰:『子非吾友也。』」
|
沆瀣一氣
|
比喻氣味相投,後多用於貶義。
唐時「崔沆」為主考官,錄取了「崔瀣」,人們因此笑稱:「座主門生,沆瀣一氣。」
|
|
班門弄斧
|
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,不自量力。
班,魯班(公輸班),古代巧匠。班門弄斧指在巧匠「魯班」門前玩弄大斧。
|
|
司空見慣
|
比喻經常看到,不足為奇。
唐司空「李紳」,邀蘇州刺史劉禹錫飲酒,命歌妓勸酒,劉賦詩贈李司空,有「司空見慣渾閒事,斷盡蘇州刺史腸」
|
|
雞鳴狗盜
|
比喻有某種卑下技能的人,或指卑微的技能。
戰國時秦昭王囚孟嘗君,打算加以殺害。「孟嘗君」的門客,一個裝狗入秦宮偷狐白裘;另一個學雞叫使函谷關關門早開,孟嘗君因此而脫難。
|
|
三思而行
|
反覆再三考慮,然後再做。
語本論語公冶長:「『季文子』三思而後行。子聞之,曰:『再,斯可矣。』」
|
|
東門黃犬
|
比喻做官遭禍,抽身悔遲。
秦朝的宰相「李斯」,因趙高誣以謀反罪名,臨刑腰斬時懊悔的告訴他的兒子說:「我想與你牽著黃犬到東門外逐兔,哪裡有可能啊!」
|
|
一毛不拔
|
用以譏諷人極端吝嗇、自私。
本指戰國時「楊朱」所倡的為我、貴己學說。語本孟子盡心上:「楊子取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。」
|
|
摩頂放踵
|
從頭頂到腳跟都受損傷。比喻捨身救世,不辭勞苦。
孟子盡心上:「『墨子』兼愛,摩頂放踵,利天下為之。」
|
|
蕭規曹隨
|
比喻後任的人依循前任所訂的規章行事。
漢代「曹參」繼「蕭何」為相國,舉事皆無所變更。
|
|
東市朝衣
|
指大臣被殺。
漢代「鼂錯」因請削諸侯國封地引起七國之亂,遂於東市受死的故事。
|
|
樂不思蜀
|
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。
蜀漢亡後,後主「劉禪」被送往洛陽,司馬昭設宴待禪,作蜀漢故技於前,禪樂在其中,司馬昭因而問禪:「是否思蜀?」禪答:「此間樂,不思蜀。」
|
聞雞起舞
|
比喻及時奮起行動。
晉代「祖逖」,半夜聞雞啼,立即起床操練武藝的故事。
|
|
磨杵成針
|
比喻只要持之以恆的努力,定能有所成就。
據傳「李白」年輕時,讀書未成,在溪邊遇到一個老婦正在磨鐵杵,想將它磨成一根針,因而受到感動,努力完成學業,終於成為一代宗師。
|
|
嶄露頭角
|
比喻顯示特出的才華或本領。
語本唐韓愈柳子厚(柳宗元)墓誌銘:「雖少年已自成人,能取進士第,嶄然見頭角,眾謂柳氏有子矣。」
|
|
郊寒島瘦
|
對於唐代詩人「孟郊」與「賈島」作品風格的評論。
宋蘇東坡祭柳子玉文:「元輕白俗,郊寒島瘦。」
|
|
盡忠報國
|
竭盡忠誠報效國家。
宋史「岳飛」傳:「初命何鑄鞠之,(岳飛)飛裂裳以背示鑄,有『盡忠報國』四大字,深入膚理。」
|
|
破釜沉舟
|
做事果決、義無反顧。
秦末「項羽」與秦軍戰於鉅鹿,項羽為使士卒拚死戰鬥,渡河之後,即將渡船弄沉,釜甑打破,以斷絕士兵後退的念頭。
|
|
重作馮婦
|
比喻重操舊業。
春秋時晉國勇士「馮婦」善打虎,後改從善行,成為善士,不再打虎。有一次大家在野外追一隻老虎,老虎負嵎頑抗,大家不敢靠近,正巧馮婦經過,大家都很高興迎接他,馮婦居然攘臂下車再次打虎。
|
|
舉案齊眉
|
比喻夫妻相敬如賓。
東漢「孟光」送飯食給丈夫「梁鴻」時,總是將木盤高舉,與眉平齊,夫妻互敬互愛的故事。
|
|
目不窺園
|
比喻治學刻苦專心。
漢「董仲舒」長於春秋,景帝時為博士,專心一意治學,三年未曾窺視園菜一眼。「董仲舒讀春秋,專精一思,志不在他,三年不窺園菜。」
|
|
過五關、斬六將
|
比喻突破重重難關。
本指「關羽」護送劉備二位夫人尋找劉備,因無曹操的通行令,所以一路上遭到守關將領的攔截。關羽所經關隘五處,斬將六名,後終與劉備相會。
|
斷袖之癖
|
比喻男同性戀的親密關係。
「漢哀帝」不忍驚醒男寵「董賢」,遂斷袖而起。典出漢書.卷九十三.佞幸傳.董賢傳。
|
|
分桃
|
比喻男同性戀的親密關係。
衛君的男寵「彌子瑕」分桃給衛君吃的故事。見韓非子.說難。
|
|
餘桃啗君
|
比喻愛憎喜怒無常。
春秋時「彌子瑕」受衛君寵愛,將吃剩的桃子給衛君吃。衛君說:「愛我哉,忘其口味,以啖寡人。」後來彌子瑕的姿色衰退,不再受寵,得罪衛君,衛君說:「嘗啖我以餘桃」。彌子瑕的行為沒有什麼改變,以前受到稱讚,後來卻受到罪過,全是因為對方愛憎的心理不同。典出韓非子.說難。後以「餘桃」指男色。
|
|
無鹽鍾離春
無鹽之女
|
人名。生卒年不詳。戰國齊無鹽邑之女。長肘戾股,細頸結喉,身體枯黑,年過三十,尚未婚嫁。時齊宣王方置漸臺,乃自詣宣王,申四殆之說。宣王於是停漸臺,罷女樂,退讒言,進直諫,拜為皇后,齊國大安。見漢劉向列女傳卷六辯通。後世因以喻貌醜而有德行的婦女。亦稱為「無鹽」。
|
|
鍾馗
氣殺鍾馗
|
民間傳說中能驅妖逐邪的神。相傳唐明皇久病未癒,病中夢見一大鬼吃一小鬼,大鬼自稱為「鍾馗」,首應武舉未中,死後決心與明皇除盡世間妖孽。明皇醒後,病竟痊癒,於是命吳道子繪巨眼、多髯、黑衣冠的鍾馗像,貼於門上驅鬼,後流行於民間。見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五鍾馗。
比喻憤怒而臉色難看。
相傳唐人「鍾馗」考取狀元,皇帝嫌其貌醜而不用,鍾馗憤而自刎。
|
|
潘岳貌美
|
晉代「潘岳」姿容俊美,每行路中,婦女皆連手縈繞。典出晉書卷五十五潘岳傳。後遂以此稱譽男子貌美。亦作「潘安之貌」「潘安容儀」「玉貌潘郎」。
|
|
斷虀畫粥
|
形容不畏艱苦,刻苦勤學。
宋代名臣「范仲淹」少時家境貧苦,在長白山僧舍讀書,每天以二升粟煮粥,過夜凝結後,以刀畫為四塊,早晚取食二塊,再切一些醃菜佐食。
|
映雪讀書
|
形容在困苦的環境中勤奮讀書。
晉時「孫康」家貧,夜晚利用雪光照明讀書。
|
|
囊螢照書
|
形容人在艱困的環境中勤奮讀書。
晉朝「車胤」,家貧無油,夏夜借螢火亮光讀書的故事。
|
|
映月讀書
|
形容勤奮苦讀。
南齊「江泌」晚上藉著月光讀書的故事。
|
|
三顧茅廬
|
比喻敬賢之禮或誠心邀請。
漢末「劉備」往訪諸葛亮,凡三次,才得見。
|
|
尾生抱柱
|
比喻堅守信約。
相傳「尾生」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,久候女子不到,水漲,乃抱橋柱而死。典出《莊子》〈盜跖〉。
|
|
夸父逐日
|
比喻不自量力或有雄心壯志但未竟大業。
上古神話故事。傳說「夸父」威猛好勝,乃與太陽追趕競走,總追不上,路上又累又渴,喝光了黃河、渭水仍然不夠,再往北邊大澤去找水喝,卻渴死在途中。他隨身的手杖棄置在地上,後來長出了一片桃林。典出《山海經》〈海外北經〉。
|
|
吳下阿蒙
|
比喻人學識淺陋。
阿蒙,指三國名將「呂蒙」。原習武略,後聽從孫權勸說,篤學不倦,幾年之後,學識英博。
|
|
語不驚人
|
語句平凡無奇,不引人注意。
唐「杜甫」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:「為人性僻耽佳句,語不驚人死不休。」
|
|
伏龍鳳雛
|
比喻有潛能而未被發掘者。
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。德操曰:「此間自有伏龍鳳雛。」劉備問為誰,曰:「諸葛孔明﹑龐士元也。」
臥龍,比喻隱居而未顯達的曠世奇才。「諸葛孔明」者,臥龍也。
鳳雛,比喻賢雋的後輩。三國蜀漢「龐統」有鳳雛之稱。
|
|
杯弓蛇影
|
比喻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驚惶。
相傳「杜宣」夏至日赴宴,見酒杯中似有蛇,不敢不飲。酒後胸腹極痛,醫治不癒,後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,形影如蛇,於是病痛立刻痊癒。見漢《應劭˙風俗通義》
|
臥冰求魚
|
比喻事親至孝。
「王祥」自幼喪母,繼母不慈,極盡刁難之事,然祥仍非常孝順。母欲食魚,天寒地凍,祥解衣臥冰求魚;母思黃雀炙,黃雀自入,雙親終被祥的孝行所感動。
|
|
綵衣娛親
|
比喻孝養父母。
「老萊子」性至孝,年七十,常著五色彩衣,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。
|
|
緹縈救父
|
漢文帝時,太倉令淳于意因罪要受肉刑,詔命解送長安。「緹縈」隨父至長安,並上書給漢文帝,願賣身為官婢以贖父罪,文帝憐憫他,便下令廢除了肉刑,並赦免了淳于意。
|
|
三害未除
|
晉代「周處」臂力過人,不修細行,縱情恣慾,眾人以他和南山虎、長橋蛟並稱為「三害」。
|
|
三人成虎
|
比喻謠言惑眾。
戰國時,龐恭和魏太子同去趙國當人質,臨行前
「龐恭」以三人成虎勸諫惠王不要聽信讒言。
|
|
扁鵲神醫
|
春秋戰國時名醫。姓秦,名越人。唯史記所載扁鵲故事,則非一人,而以「扁鵲」為良醫的代稱。
|
|
華佗再世
|
比喻醫術高明,有如華佗再度來到人世一般。
「華佗」,東漢名醫,首用麻醉劑為病人治療。
|
|
羹牆見堯
|
比喻對先賢前輩的追懷和仰慕。
傳說堯死後,「舜」日夜思念,三年之中,坐著便見到堯的影像出現在牆上,吃飯便看到堯的影像出現在羹湯中。
|
|
揭竿而起
|
比喻起義舉事。本指秦末「陳勝」、「吳廣」倉促起義,反抗暴秦的史事。
|
|
己飢己溺
|
指關懷同情別人的苦難。
語本《孟子》〈離婁下〉:「『禹』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。『稷』思天下有飢者,由己飢之也。」
|
|
公孫布被
|
喻故作儉約以盜取虛名。
「公孫弘」以布為被,表示儉樸。時人以為詐,故作儉約以盜取虛名。意同「矯俗干名」。
漢書卷二十四食貨志下:「公孫弘以宰相,布被,食不重味,為下先,然而無益於俗,稍務於功利矣。」
|
以鄰為壑
|
比喻損人利己。(嫁禍於人)
戰國時「白圭」築堤治水,將本國汜濫的洪水排入鄰國,把其當成洩洪的水泊。
|
|
上下其手
|
比喻玩弄手段,暗中作弊。楚國的穿封戌在攻打鄭國時俘虜了鄭國的守將皇頡,王子圍欲與之爭功,請伯州犁為其裁決,「伯州犁」有意偏袒王子圍,以手高舉和向下的動作示意皇頡承認自己為王子圍所俘。典出《左傳》襄公二十六年。
|
|
東床快婿
|
比喻好女婿。
東床,晉時「王羲之」坦腹東床被人選做女婿的故事。後用以比喻女婿。
快婿,北魏郭瑀擇婿的故事。
|
|
詠絮之才
|
晉代才女「謝道韞」以「未若柳絮因風起」句詠雪。後遂以稱美能作詩文的才女。
|
|
寒食足下
|
寒食,每年冬至後一百零五日,約在清明節前一﹑二日。晉文公時為求「介之推」出仕而焚林,之推抱木而死,全國哀悼,於是乃定是日禁火寒食。
介之推,人名。生卒年不詳,春秋時晉國隱士。從晉文公出亡,歷經各國十九年。返國後,文公賜祿不及,而「介之推」亦不求功名,與母隱於綿山,文公屢次尋求不得,焚山以求之,竟不出而焚死。文公拊木哀嗟,伐而製屐,每懷割股之功,俯視其屐曰:「悲乎!足下」足下之稱將起於此。
|
|
南威之容
|
「南威」代稱美女。
南威即「南之威」,人名春秋時晉國的美女。晉文公得之,三日不上朝,遂推而遠之。
|
|
家徒四壁
|
家中只剩四面牆壁。形容家境貧困,一無所有。
《史記》〈司馬相如傳〉:「文君夜亡奔相如(司馬相如),相如乃與馳歸成都,家居徒四壁立。」
|
|
五羖大夫
|
「百里奚」的別稱。
「百里奚」,人名。字井伯,春秋虞國人,生卒年不詳。晉滅虞後,奚被楚人所虜,秦繆公素知其賢名,以五張羊皮贖之,並授以大夫之職,故亦稱為「五羖大夫」
|
|
完璧歸趙
|
比喻物歸原主。
「藺相如」奉使秦國,交涉以和氏璧換取秦城時,識破秦國訛詐,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趙國。
|
后羿射日
|
比喻為民除害或勇猛善戰。
傳說堯時十日並出,莊稼、草木皆被烤焦,民不聊生。「后羿」射落九日,天地重生。
|
|
嫦娥奔月
|
相傳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之藥,其妻「嫦娥」偷吃了以後,乃飛上月亮,常住於廣寒宮中。
|
|
四面楚歌
|
比喻所處環境艱難困頓,危急無援。
楚漢相爭,「項羽」軍隊被漢軍和諸侯兵重重圍困於垓下,兵少糧盡,項羽於夜間聽到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人的歌曲,一驚之下以為漢軍已占領楚地,遂連夜奔逃。
|
|
負荊請罪
|
形容向對方承認錯,請求責罰和原諒。
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,相如為社稷著想,每每退讓。「廉頗」得知後深覺自己無知,乃袒衣露肉,背負荊條,隨賓客到藺相如居所謝罪。
|
|
口蜜腹劍
|
形容一個人嘴巴說的好聽,而內心險惡、處處想陷害人。
語本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一玄宗天寶元年:尤忌文學之士,或陽與之善,啗以甘言,而陰陷之。
世謂「李林甫」口有蜜,腹有劍。
|
|
約法三章
|
指事先約好或規定的事。
語本史記高祖本紀:與父老約,法三章耳:殺人者死,傷人及盜抵罪。原指漢高祖「劉邦」入咸陽,臨時制定三條法律,與民共守。
|
|
風聲鶴唳
|
東晉時秦主「苻堅」率眾列陣肥水,謝玄等以八千精兵渡水還擊,秦兵大敗,潰兵聽到風聲和鶴鳴,皆以王師已至。典出晉書、卷七十八、謝安傳。後形容極為驚慌疑懼。
|
|
狡兔三窟
|
狡猾的兔子有三處藏身的洞穴。戰國策齊策四:
「『馮諼』言於孟嘗君曰:『狡兔有三窟,僅得免其死耳。』」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。
|
|
望梅止渴
|
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。
「曹操」率兵行軍至途中,士兵乾渴難耐,曹操就騙士兵前有梅林,梅子又酸又甜,誘使士兵流出口水以解渴的故事。典出南朝宋
劉義慶 世說新語 假譎。
|
初出茅廬
|
東漢末年,「諸葛亮」隱居南陽,劉備三顧茅廬,竭誠聘請諸葛亮協助其興復漢室。諸葛亮才出山就大敗曹操的軍隊。見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。後比喻初入社會,缺乏歷練。
|
|
酒池肉林
|
比喻生活極端奢侈縱欲,毫無節制。
商朝「紂王」好酒淫樂,以酒為池,懸肉為林,使男女裸相追逐其間,為長夜之飲。
|
|
結草銜環
|
比喻生前受恩死後圖報。
結草,指「魏顆」救父妾,而獲老人結草禦敵的故事。
銜環,指「楊寶」救一隻黃雀,後得黃衣童子以四枚白環相報的故事。
|
|
南柯一夢
|
比喻人生如夢,富貴得失無常。
廣陵人「淳于棼」在夢中被大槐國國王招為駙馬,當了南柯郡太守,歷盡人生窮通榮辱。醒來發現躺在大槐樹下,而一切的夢境均發生於樹旁之蟻穴。
|
|
黃粱一夢
|
比喻富貴榮華如夢一般,短促而虛幻;亦比喻慾望落空。
「盧生」在邯鄲旅店遇道士呂翁,盧生自嘆窮困,呂翁便取出青瓷枕,讓盧生枕著睡覺,這時店主人正在蒸黃粱。當盧生從享盡榮華富貴的夢境中醒來,黃粱卻尚未蒸熟。
|
|
鴟夷子皮
|
暗示能進退自如。
春秋時「范蠡」因自稱鴟夷子皮。鴟夷子皮,盛酒的革囊。
|
|
老馬識途
|
稱經歷豐富練達的人。亦作「識途老馬」。
戰國時齊相「管仲」,隨桓公出征,在回程時迷路,於是讓老馬走在前頭,其餘人馬跟隨在後,終於找到原路。典出韓非子說林上。
|
|
孺子可教
|
用以稱讚可以造就的年輕人。
語出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(張良):「圯上老人對
『張良』曰:孺子可教矣。後五日平明,與我會此。」
|
|
一鼓作氣
|
比喻做事時要趁著初起時的勇氣去做才容易成功。 作戰時擊第一通鼓,戰士們最能鼓足勇氣。語本左傳莊公十年:「『曹劌』論戰曰:夫戰,勇氣也。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」
|
諱疾忌醫
|
比喻掩飾過失而不願聽人規勸。
名醫『扁鵲』三見蔡桓公,皆看出桓公有病,且一次比一次嚴重,但桓公卻不承認,也不肯就醫,終至喪生。見韓非子喻老。
|
|
三令五申
|
再三叮嚀告誡。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傳:「(孫武)約束既布,乃設鈇鉞,即三令五申之。」
|
|
一敗塗地
|
一旦戰敗身死,則肝腦散落滿地。後形容失敗到無法收拾的地步。
語本史記卷八高祖本紀(劉邦):「今置將不善,壹敗塗地。」
|
|
老當益壯
|
指年紀雖大而志氣更加豪壯。
語出後漢書卷二十四「馬援」傳:「丈夫為志,窮當益堅,老當益壯。」
|
|
鞠躬盡瘁
|
意謂不辭辛苦的竭盡心力,一直到死為止。
語本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「諸葛亮」傳:「臣鞠躬盡力,死而後已,至於成敗利鈍,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。」
|
|
西河之痛
|
西河之痛為悼人喪子的輓聯。
西河,今陝西省韓城縣至華陰縣一帶。「子夏」在孔子死後,隱居於西河,魏文侯尊他為師,其子死,哭瞎眼睛,曾參前往弔喪,子夏泣訴,曾子怒而舉其三罪。典出禮記檀弓。
|
|
季常之懼
季常之癖
|
借指懼內、怕老婆的毛病。
宋代「陳慥」,字季常,好賓客,喜歡畜養聲妓,但對他老婆的凶悍善妒非常懼怕。見宋洪邁容齋隨筆卷三陳季常。後用以比喻懼內、怕老婆的毛病。
|
|
雞犬升天
|
比喻一個人發達得勢,左右有關係的人也跟著發跡。淮南王「劉安」得道升天,雞犬吃了剩下的仙藥,也隨之升天。見晉 葛洪 神仙傳 卷六。
|
|
阮囊羞澀
|
稱自己貧困窘乏,一無所有。
晉「阮孚」家貧,曾攜一黑色囊遊會稽山,客問囊中何物,阮曰:「有一錢守囊,恐其羞澀。」
|
|
逢人說項
|
比喻到處替人遊說或替人講情。比喻稱揚人善。
唐人「項斯」未聞名前,以詩謁見國子祭酒楊敬之,敬之愛項斯之才,逢人就讚揚他。見宋 尤袤 全唐詩話 卷四 項斯。
|
高山流水
|
形容樂曲的高妙。比喻知音的難遇。
語本列子 湯問:「『伯牙』鼓琴,志在登高山。
『鍾子期』曰:『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』志在流水。鍾子期曰:『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』」
|
|
空城計
|
戲曲劇目。三國故事戲。敘述「諸葛亮」鎮守西城,在得知街亭失守及司馬懿將率軍攻西城的消息,城中無兵可迎敵,於是諸葛亮沉著鎮定,設空城計,命人將城門打開,而自己在城樓上撫琴飲酒。司馬懿等人見狀,疑有埋伏,引兵而退的故事。今多用以比喻毫無實力、虛張聲勢嚇人。
|
|
子虛烏有
|
「子虛」和「烏有」都是漢代「司馬相如」子虛賦中虛構的人物,故以子虛烏有表示為假設而非實有的事物。
|
|
女媧補天
|
傳說上古時代,「女媧」曾煉五色石以補天的裂縫,截斷鰲足以作為撐天的大柱。見淮南子 覽冥。
|
|
一字千金
|
比喻文辭精當,價值極高。
秦代「呂不韋」集門客撰呂氏春秋,書成,懸於國門,稱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。典出史記 卷八十五 呂不韋傳。
|
|
河東獅吼
|
比喻太太凶悍發威。
本為宋代陳慥之妻「柳氏」凶悍善妒,常使其夫懼怕的故事。用以譏嘲妻子凶悍,使丈夫畏懼。語本宋 蘇軾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:「忽聞河東獅子吼,拄杖落手心茫然。」
|
|
杵臼之交
|
比喻朋友相交不分貴賤。
漢人「公沙穆」,為人好學,因家貧無法進太學讀書,乃為富翁「吳祐」賃舂,後祐與之交談,知其為飽學之士,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。見後漢書
卷六十四 吳祐傳。
|
|
管鮑之交
|
比喻友情深厚。
春秋時代齊國「管仲」和「鮑叔牙」相交至深。
|
|
刎頸之交
|
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。以性命相許的朋友。
語出史記卷八十一「廉頗」「藺相如」傳:「卒相與驩,為刎頸之交。」
|
|
莫逆之交
|
心意相投、至好無嫌的朋友。
語本莊子 大宗師:「子祀、子輿、子犁、子來……四人相視而笑,莫逆於心,遂相與為友。」
|
肉袒負荊
|
裸露上身,背負荊條。表示謝罪請罰。
史記 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傳:「『廉頗』聞之,肉袒負荊,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。」
|
|
前倨後卑
前倨後恭
|
先前傲慢無禮,後又謙卑恭敬。比喻待人勢利,態度轉變迅速。亦作「前倨後恭」。
語本戰國策 秦策一:「『蘇秦』曰:『嫂何前倨而後卑也?』嫂曰:『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。』」
|
|
奇貨可居
|
珍異的貨品,可以收藏聚集起來,等候高價出售。比喻仗持某種專長或有利用價值的東西作為資本以謀利。
語出史記 卷八十五呂不韋傳:「『子楚』,秦諸庶孽孫,質於諸侯,車乘進用不饒,居處困,不得意。
『呂不韋』賈邯鄲,見而憐之,曰:『此奇貨可居。』」
|
|
圖窮匕現
|
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,形跡敗露,現出真相。
戰國時,燕太子丹派『荊軻』獻燕國的地圖,而藏匕首於圖中,以謀刺秦王的故事。典出史記 卷八十六 刺客傳 荊軻傳。
|
|
相煎太急
|
本指兄弟鬩牆,相逼過甚。後比喻彼此地位相等,關係密切。
語本三國 魏『曹植』便為詩:「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為汁,萁在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,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」
|
|
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於千里之外
|
全句指在帳幕中謀劃策略,掌控千里之外的作戰形勢,並取得利戰果。
語本史記 卷八 高祖(劉邦)本紀:「夫運籌帷帳之中,決勝於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」
|
|
發憤忘食
|
專心學習或工作以致忘記吃飯。形容十分勤奮。
語出論語 述而:「葉公問『孔子』於子路,子路不對。子曰:『女奚不曰:其為人也,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。』」
|
|
暴虎馮河
|
比喻人有勇而無謀。
暴,徒手搏鬥。馮,徒步渡河。暴虎馮河指空手與虎搏鬥,不靠舟船渡河。語本詩經 小雅 小旻:「不敢暴虎,不敢馮河。」孔子責『子路』好勇而無謀。論語 述而:「子路曰:『子行三軍,則誰與?』子曰:『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。』」
|
北窗高臥
|
比喻悠閑自得。
語本晉「陶淵明」與子儼等書:「常言五六月中,北窗下臥,遇涼風暫至,自謂是羲皇上人。」
|
|
採菊東籬
|
採菊於東邊的竹籬,隱居之悠閒。晉「陶淵明」飲酒詩二十首之五:「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」東籬,後人多用以代指菊圃。
|
|
沐猴而冠
|
譏諷徒具衣冠而沒有人性的人。
沐猴,獼猴。沐猴而冠指獼猴性急躁,不能若人久著冠帶。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。語出史記 卷七「項羽」本紀:「說者曰:『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』項王聞之,烹說者。」
|
|
霸王別姬
|
秦末「項羽」兵敗被困時,慷慨悲歌,與愛妾「虞姬」和愛馬訣別的故事。典出史記 卷七 項羽本紀。後形容英雄豪傑處於窮途末路,慷慨悲壯、不勝淒涼。
戲曲劇目。秦代故事戲。敘劉邦與項羽相約以鴻溝為界,各自罷兵。韓信用計使項羽進兵,又在十里山布下十面埋伏,將項羽困於垓下。項羽在營中聽見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人的歌曲,以為楚軍都已降漢,乃與愛妾虞姬飲酒作別。後虞姬自刎,項羽殺出重圍,至烏江時,因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,乃自刎而死。
|
|
既生瑜,
何生亮
|
用以感慨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;強中自有強中手。 瑜,「周瑜」。亮,「諸葛亮」。周瑜年少得志,且機智過人,但每次計謀皆被諸葛亮識破,臨死之際,感慨萬千,遂有「既生瑜,何生亮」之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