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準備作文--作文寫作要點
□□宋人歐陽修曾謂:「作文有三多,看多、做多、商量多。」蘇軾亦謂:「文者氣之所形。」可見提高作文程度,實有賴於平時的廣泛閱讀,涵養氣度,方能寫出文筆流暢,內容豐富的文章。所謂:「行萬里路,讀萬卷書。」,「腹有詩書氣自華。」,正是此意。然而由於同學平時之疏忽,臨考時之緊張,致使作文分數低得驚人,不但影響入學考試總成績,更因作文失控使一切努力付諸東流,怎不令人歎惋?在此提出「作文十要」以供同學參考。
(一)控制時間:
在分秒必爭的國文考科中,時間分配不當,最易使人心緒不寧,百病叢生,故作文第一要務,便是妥為安排時間,一般八十分鐘的考試時間,以三十分鐘做測驗題,五十分鐘作文較妥。
(二)抄寫題目:
作文題目若未特別規定則必須抄寫,許多同學往往未注意及此,致平白被扣分,實為冤枉。
(三)精審題意:
題目看錯,或識題不精,文不對題,會使作文分數全部落空,此種情形雖不多見,但年年皆有,不可以不注意。下筆前必須仔細審題,把握題旨重點,預作腹稿,定下分段大意,再行落筆。
例如:
「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」,重點在「與」,須說明二者之關係,比較其輕重。
「仁者無敵」,重點則在論證「何以仁者無敵」。
「如何改善社會風氣」,重點在「如何」,須指陳改善之「方法步驟」。
(四)段落分明:
起、承、轉、合,作文總以四段為佳。僅有二段,甚至不分段落的作文,有何條理可循?此類作文,被扣分數必多。而四段中,首段破題、標明主旨,文詞須簡潔明暢;末段總結、確立主張,文詞須鏗鏘有力,此即一篇文章應有的「鳳頭」「豹尾」意即文章的開頭要美觀,內容要豐富引人入勝;結尾要有力,令人印象深刻,心有戚戚。「頭」「尾」二段所占篇幅不宜太長。中間二段為論理、證明,所需文墨較多,自然篇幅較長,文章切不可「頭重腳輕」,或「尾大不掉」的現象。
(五)字跡清晰:
「見其字如見其人」字跡之美醜會影響閱卷老師的觀感,由此可知字跡之重要,故寫作時須力求工整,並切忌塗抹。這當然與時間之控制,題意之精審有密切的關係。時間不敷,東拉西扯,必致草率;題意不審,驟然落筆,自難求不塗抹、刪改。
(六)內容充實:
字數以六百字為宜,過短則不易暢所欲言,必致言之無物;過長則時間不夠,必致草率無章,而欲使內容充實,其方法有二:(1)多舉名人語錄。(2)多舉歷史事例,既可避免詞澀意艱之弊,亦可增加文章之分量與內涵。
(七)徵引妥切:
旁徵博引,固可充實內容,增色不少,但所引之文有誤,或明明是「孔子說」卻寫成「孟子曰」、「曾子三省吾身」誤為「子夏三省吾身」,發生張冠李戴之誤,更易暴露缺點,被扣更多分數。為避免此弊病,萬一無法確定語典出處時,可用「先聖有言」、「西哲有云」、「古人說」、「俗云」等代替之。
(八)用字正確:
一篇作文若錯別字太多,必然大為降低其價值。
例如:
「畢竟」誤為「必竟」、「一旦」誤為「一但」、「儘管」誤為「僅管」、
「觀念」誤為「關念」、「寒暄」誤為「寒喧」、「戡亂」誤為「堪亂」、
「薰陶」誤為「勳陶」、「締造」誤為「諦造」、「融洽」誤為「融恰」、
「一番」誤為「一翻」……
諸如此類,實屢見不鮮,欲免除此錯誤,除平時多注意外,臨考時控制時間,俾作複閱、檢查,也可避免因筆誤而造成之差錯。另外簡字亦以不寫為宜。
(九)文白一致:
文言或白話必須通篇一致,切不可文白相雜,文不文白不白,最是作文大忌,至於白話中徵引古文,自不在此限,惟亦須把握文章讀起來「上不上口」之準則,方能使文詞前後貫通,脈絡流暢。
(十)切合時代:
韓愈主張「文以載道」,歐陽修主張「明道致用」意謂使文章能作經世濟民之用,於此現實環境、逆流時代,青年學子更應將「愛護地球環保由我做起」之責任,「讀書不忘救國」之情操,「家事、國事、天下事、事事關心」之胸襟,「為天地立心、為生民立命、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」之抱負洋溢於字裡行間之中。
多看、多寫是練習寫作不二法門,持恆專一「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」才能精善。